辐射加工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、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,对物质或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。辐射加工技术是一种高效加工手段,具有穿透性强,可在常温下进行,节能、无残毒、少污染等独特优势。它已广泛向许多行业渗透,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有力武器。它在工业、农业、医疗卫生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我国辐射加工技术大体上经历了50年代的开创、60—70年代的应用开发和80年代以来全面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。90年代,我国辐射加工步入了产业化进程。1997年5月在美国召开的第10届国际辐射加工会议上,我国被评估为世界上这一领域发展最快的国家,并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,中国仍将保持这一优势。
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所产生的化学效应,能够用来实现辐射交联、辐射聚合、辐射接枝共聚、辐射降解、辐射固化等化学反应。不少辐射化学反应具有可在常温、常压、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,反应速度快,反应过程容易控制,有利于简化工艺过程,适宜于多品种、性能特异的产品生产。目前辐射化工领域发展最快的是生产热收缩材料,又称高分子“形状记忆材料”,即这种被辐射照过的材料,在受热后,会“记忆”起扩张前原来的形态并重新收缩恢复原样。其特点是加热收缩后紧紧包在物体外表面,能起到绝缘、防潮、密封、保护和接续等作用。
食品辐照保藏技术是将电离辐射对物质的作用用于延缓呼吸、抑制发芽、延长货架期、杀虫灭菌、检疫处理等。截止到1995年9月,国际上已有38个国家批准了224种辐射食品。我国在1984年至1994年共批准了18种辐照食品,1996年又正式颁布了“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”,1997年公布了“辐照食品类别卫生标准”,进一步鼓励对进口食物、食品原料以及国内的六大类食品进行辐照处理。目前应用的主要范围是:辐照大蒜(抑制发芽),其次是脱水蔬菜、调味品、小包装食品等(杀虫灭菌)。据北京、上海的抽样调查,我国食品卫生状况并不乐观,而一些食品是不宜采用常规高温高压灭菌的。对于我国的传统食品、风味食品、预冷小包装食品,经辐照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寄生虫和肠道致病菌,能为人们提供鲜美可口、富有营养价值的安全食品。目前我国多数钴源装置都在从事食品辐照工作,并且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医疗用品的辐照消毒灭菌技术始于50年代,辐射灭菌法较常规的高温高压法、化学法有节能、可常温灭菌、无化学残留、灭菌过程简便快捷、灭菌彻底等优点。特别对于不能采用常规灭菌的生物活性材料和热敏制品更独具优势。目前我国主要用于手术刀、敷贴材料、婴儿尿布、乳胶手套等的灭菌。在国际上,医疗用品的辐射灭菌约占用钴源装源量的70%至80%,而我国大约只占20%至30%,因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维护生态平衡,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,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焦点。电离辐射作为治理废水、废气与污泥的先进手段,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,取得了明显的效果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,火力发电约占70%,特别是煤炭质量不高,燃烧时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,用化学办法处理,投资大,且处理不彻底,而采用辐射技术,则为控制燃烧废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办法。其原理是:烟道气在加速器电子束照射下,与氨气发生辐射化学反应,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变成硫铵和硝铵,既达到了脱硫、脱硝的目的,又可变废物为肥料。